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分享到: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里,他们更年轻,思想更活跃,心态更开放。作为新鲜血液,他们在队伍中历练成长,用自己的青春热情践行加入队伍时的铮铮誓言。1994年出生的秦旭就是青年监狱民警中的一员。
作为上海市新收犯监狱青年民警代表的秦旭想变一场大“魔术”,把曾经违法犯罪的服刑人员变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
教育改造的“多面手”
提到魔术师,大家想到的多是潇洒、灵巧、神秘等等词汇,而说到监狱民警,则更多会与严肃、正义、纪律等词相关联,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但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就有这样一名90后“魔术师”——秦旭。
秦旭出生在新疆,从小就憧憬成为人民警察,2016年,上海监狱前往当地招录民警。秦旭毫不犹豫地报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奔向自己的梦想”。有语言特长的秦旭通过了各项考核,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藏蓝色制服。
对于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秦旭报考时就通过网上的信息有所了解,同时因为有亲戚也是监狱人民警察,所以秦旭对这份工作“心里有底”。
年轻人总有些奇思妙想,秦旭也不例外。在上大学的时候,秦旭曾担任学生处体育部的部长,还自发成立了“魔术”协会,对组织活动可谓得心应手。到监狱工作后他被分在教育改造警务组,对待改造服刑人员这件事,他也总会迸发出一些新想法。
在监狱向来有“过节如过关”的说法,因此在节前开展普遍谈话教育等工作是惯例。除此之外,也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稳定服刑人员的思想情绪。
作为教育改造警务组的一员,对待教育活动,秦旭一直很上心,他制定计划、寻找资料、购买材料,组织服刑人员出主题宣传板报、开展诗朗诵、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收看爱国主义影视片等等,在这些活动里都蕴含着他的小巧思。
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每次把各项活动组织好了,秦旭都觉得很“舒坦”。
发现亲情的“魔力”
除了各类教育活动,秦旭还发现了亲情教育在服刑人员改造中的“魔力”。
让秦旭印象深刻的是两三年前的一名服刑人员李某。李某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盗窃罪被判刑。李某的刑期不算很长,可是他表现出的状态却有点奇怪,总是心事重重,无法集中注意力改造,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就暴躁起来,与他人屡屡发生矛盾。种种不合理的表现让秦旭特别关注李某。
在个别谈话中,秦旭得知,李某的家乡离上海很远,他年纪轻轻就背井离乡到上海打工,可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做的一直是临时工,生活得并不好。而就在李某入狱前,家人告诉他,他的母亲因为甲状腺癌住院了。听到这消息,李某的整颗心都揪了起来。母亲的病情怎么样?能不能得到有效救治?需要多少医疗费?可是这些问题李某都没能等到答案,因为他犯罪被抓了……
习惯用手机与家人联系的李某根本记不住家里的电话,被抓获后手机已被收缴,他无法通过电话联系家人。写信也不行,因为李某离家太久,竟然忘记了家里的具体地址。李某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而那时的他也不信任民警,不愿意将这些心结讲出来。直到秦旭多次找他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某也终于忍受不了心里的压力,将对母亲的担心和无法与家人联系的苦恼倾吐出来。
厘清李某遇到的问题,秦旭一边从让父母安心的角度教育李某,另一边迅速反馈至监狱,并通过监狱综合治理部门的努力联系到了李某的家人。
不久,家人那儿来的消息抚平了李某焦躁不安的心:李某母亲已经完成了手术,目前病情稳定。与家人重拾联系的李某也终于迎来了与家人会见的机会。看着父亲带着术后恢复不错的母亲出现在自己面前,李某“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泪流满面。
会见结束回到监区后,李某主动向秦旭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感激监狱民警帮他找回了父母,并承诺自己一定会踏实改造。
就这样,亲情带来的“魔力”,在秦旭等民警的运用下,改变了一个人。
心理知识做“助攻”
有工作时间较长的民警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服刑人员似乎比以前更难“管”了,存在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也越来越多。秦旭也在学习熟悉监狱工作的时候了解到,监狱工作与心理咨询有一定关联,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教育矫治提供帮助。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进入角色”的秦旭便利用空余时间报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并顺利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在此后的工作中,秦旭发现不少服刑人员在改造中的异常行为都能从心理学上找到解答。
秦旭记得曾负责过一名年纪较轻的服刑人员阿少(化名),阿少到监组第二天就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别人说话声音稍大一些,阿少就觉得对方是在呵斥他,产生不满,发生冲突。秦旭及时制止了阿少的行为,在谈话中发现阿少才刚成年,很暴躁,以前经常和社会上的不良人士混在一起。这次服刑也是因为“讲兄弟情”,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在这次教育阿少后,秦旭就对他“上了心”,注意观察阿少平时的表现,也仔细了解了阿少的成长经历。秦旭发现,阿少不仅脾气差,同时还有焦虑、抑郁的表现,而他从小被家人溺爱,心智很不成熟。秦旭分析,阿少之所以表现出如刺猬般的状态,其实是在“树牌子”,因为他怕自己年龄小被看不起、被欺负。而不良情绪的出现,则是一种适应障碍。
在接下来的相处中,秦旭时常找阿少谈话,让他逐步了解监狱,熟悉相关政策,也谈阿少以前的生活,唤起他对自由的向往。阿少也从戒备慢慢开始愿意跟秦旭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坎”:从来没有过过集体生活,如今与那么多年龄、性格各异的陌生人在一起,不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办……
“不能强求别人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秦旭觉得这也是阿少应该在服刑中学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未来回归社会后,阿少还是可能重蹈覆辙。
秦旭中肯的教育引导、专业的心理分析让阿少“服”了,接受现实,不良情绪逐渐减少,与其他服刑人员的关系也有所缓和。而改变自己心态后的阿少也发现,过去种种其实都是自己的想象,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改造路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多次“逃婚”的“大男孩”
虽然秦旭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平常干活让人放心,但在领导和身边的同志们看来,脱下那身警服,他还是个“大男孩”,平时爱说笑打闹,走起路来匆匆忙忙、火急火燎,欠缺点成熟稳重。但一件事情让大家有了改观。
自2020年暴发疫情以来,全国监狱系统立即提高了勤务等级。秦旭也是主动请战,参与到执勤工作当中去。后来他在与几个青年民警闲聊时才透露,自己在2020年初就与相恋多年的女友领了结婚证。女友是秦旭的大学同学,两人感情很好。
原本秦旭他们计划领完证回上海稍作安顿,就到老家把婚礼办了,没想到此时疫情暴发了,且延续至今,这事也就被耽误了。期间双方父母也多次催促,但秦旭总说“再等等,等疫情结束了就回来”。这一等就是一年多,秦旭也因为工作没有回过一次家,与远在家乡的父母只能通过视频、电话联系,遥寄关心。大家知道,无法兑现对妻子承诺的他内心其实藏着深深的愧疚。大家对他的这番操作也是心领神会,此时此刻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秦旭肯定是不想再给组织添麻烦了。
婚礼一拖再拖,本来秦旭他们计划今年10月办婚礼,可如今又得延后。被问到妻子有没有意见时,秦旭笑着说,“一开始肯定是不高兴的,只能开导。”
秦旭的妻子是空姐,工作也很忙,而与秦旭多年的相处也了解他的工作特殊性,彼此都能互相理解,“其实感情深,就都好理解了。”秦旭的语气里有点欣慰又带了些甜蜜。
“刚成为监狱民警时,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极高的责任心,绝对服从命令。实际工作后我也更有切实的体会,尤其疫情发生后。但这也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迅速成长。”秦旭感叹,从警5年,他越来越成熟,虽然因为忙于工作对家人有所愧疚,但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目前遇到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调整好的自己心态,不能忘记自己当时选择从警的初衷。”
把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教育好,“变”为遵纪守法的人,维护社会稳定,秦旭的“魔术”还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