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离到修复:监禁行业隔离的二元思维
发布日期: 2020-08-18 10:31       

从隔离到修复:监禁行业隔离的二元思维

 

一个身陷囹圄的人,国家既要惩罚他,又不能止于惩罚。

这个递进式的转变来自“隔离”与“回归”的冲突。

监禁隔离是一种治世手段,良性回归才是目的。因此,在人们痛恨犯罪的同时,国家不得不一边惩罚,一边开始探索矫治。

矫治是对监禁隔离的修复。从“隔离”到“隔离-矫治”,这是监禁隔离二元思维的体现。

在防疫隔离的叠加之下,监禁行业的隔离

——如何延续已有的矫治策略?

——有无必要增加修复防疫隔离的新内容?

 

1.从监禁到矫治的文明之路,走得遥远而又缓慢

矫治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监禁场所。从夏朝的“幽闭思愆”到周朝的“明德慎罚”,教化理念在远古时代已经萌芽。

在古希腊,监禁行业也孕育着矫治思想的萌芽。柏拉图认为,惩罚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矫正,二是威慑。

中西方的矫治思想虽然早已萌芽,但迟迟不见成长,直到启蒙运动。

为监禁隔离而设计的修复策略,行走得遥远而又缓慢。

 

2.狱制改良让矫治从缓慢的幕后走到飞速的台前

十八世纪,监狱的野蛮与残酷在启蒙运动的文明曙光里受到了质疑与挑战。“自由与平等的新哲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人权利。这激发了对身体酷刑的不断觉醒。”

1777年,英国监狱改革家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在对监狱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监狱状况》(State of the prison in England and Wales)一书,监狱改革的帷幕由此拉开。

1756年,霍华德在去葡萄牙的行程中被法国武装民船俘获。在法国监狱,他受到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的亲身经历叩开了他对监狱的新视角,也与监狱结下了不解之缘。

1773年,他被选为英国贝德福德郡的高级司法行政长官。他十分关注监狱管理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此后,他不停地考察欧洲大陆的监狱。

1777年,那一年,霍华德51岁,他自费出版了这本拉开监狱改革帷幕的著作。

1789年,他再次踏上去东欧监狱视察的旅程。为深入了解情况,他接近了一名患有斑疹伤寒的犯人,之后便病倒了。

1790年1月20日,霍华德在克里米亚半岛逝世,享年64岁。

此后,监禁矫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矫治理念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要晚至1901年。这一年,清政府开始实施监狱改良。感化教诲的行刑理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监狱者,感化人而非苦人、辱人者也。

沈家本先生精辟地指出了清末狱制改良的方向,推动了矫治理念与实践的发展,并在民国时期得到延续。

新中国建立之后,监狱的行刑采用了有别于西方、清末与民国时期的模式——劳动改造模式。劳动改造的基本命题是惩罚与改造,监禁隔离与修复性策略仍然贯彻其中。

 

3.矫治是修复监禁隔离的人文策略

西方监狱矫正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制度到另一个制度的尝试,“宾州制”、“奥本制”、“彭顿维尔制”、“爱尔米拉制”,此起彼伏;呈现了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的更替,“感化模式”、“教诲模式”、“医疗模式”,各领风骚。

西方的“矫正主义”对许多国家的行刑产生了重要影响。上个世纪末开始,康复模式、心理矫治、恢复性司法在我国行刑理念与实务中有过移植和嫁接。

尽管在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称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造也好,矫正也罢,都是针对监禁隔离而作的修复性设计。

抛开各种制度和表面的繁杂,矫治的内核是改善、矫正罪犯的不变宗旨。从各时期、各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对监禁隔离所采取的矫治项目主要集中在行为规训、文化认知、谋生技能、生活处遇、心理矫治等方面。

矫治是修复监禁隔离的人文策略,然而,当监禁隔离遭遇防疫隔离,针对监禁隔离所作的修复策略便难以施展。

因此,防疫隔离的修复迫在眉睫,只有修复了防疫隔离,监禁隔离的修复才能正常延续。

 

4.防疫隔离修复之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调整衔接制度,破解“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困境

监禁隔离的解除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具体到个体,对应的法律文书上也有精确的起止时间。然而,疫情的不确定性让监禁行业防疫隔离的解除显得缓慢而无从下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级别与反应。但是这些规定在监禁行业没有得到完整而充分的衔接。比如,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下降时,监禁行业的防疫隔离措施可以发生哪些相应的变化;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下降到哪一级时,监禁行业的防疫隔离可以自动解除。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依据,监禁行业的防疫措施陷入了“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困境。当某个区域的突发公共生事件上升为特别重大级(Ⅰ级)时,监禁场所的疫情防控进入全封闭状态;当这个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整为重大级(Ⅱ级)时,监禁场所的应对措施没有发生改变;当这个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从特别重大级(Ⅰ级)调整为较大级(Ⅲ级)时,监禁场所的疫情防控仍然沿用特别重大级(Ⅰ级)的措施,进行“三班制”封闭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监禁行业所采取的防疫隔离措施基本没变,使整个行业一直处于紧绷的极限状态。从防疫的常态化来看,也就是从防疫的长期性来看,这将难以应对狡猾的疫情。

当然,监禁行业的特殊性应当让人保留足够的谨慎。但是这远远不够,除了谨慎,监禁行业的防疫更需制度、机制和法规。

监禁行业防疫等级难以调整的背后是责任分配的难以厘清。由于没有与地方疫情相衔接的制度、机制和法规,当某个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从特别重大级(Ⅰ级)调整为较大级(Ⅲ级)时,这个区域的监禁场所没有职权采取对应的措施。相反,如果降低相应的防疫措施,而发生了不利的疫情后果,则需要承担重大的责任。

在封闭式管理上,没有谁不希望解封。由于没有与地方疫情相衔接的制度、机制和法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便难以产生。

因此,我们不是祈祷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人物尽早出现,而是应当着手研究监禁行业疫情防控与地方疫情等级的衔接制度、机制,建立相应的法规,破解“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困境

——明确防疫等级调整的决定机关。防疫等级调整与所在地疫情等级相关,应由监禁场所所在地省级管理机关决定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决定。

——明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措施。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个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

——明确恢复正常上班模式至少应具备的条件:

低风险地区。监禁场所所在地必须是低风险地区,是否属于低风险地区以地方发布为准。

无新增本土病例持续30日以上。这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恢复正常上班模式,仍应当严格落实相对应的疫情防控措施。

及时应对疫情变化。一旦本地或相邻地区出现病例,应立即启动“三班制”,并根据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严防疫情输入扩散。

 

5.防疫隔离修复之二:编制监禁行业防疫手册,应对不同等级的疫情

新冠肺炎防疫时间已远超2003年的“非典”。人们在长久的防疫中付出了太多的血汗,也在坚守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各监禁场所在防疫中都有自己的防疫手册,这是监禁行业防疫手册的雏形。应当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和单位卫生防护指南》,编制适用于监禁行业的防疫手册。防疫手册应当聚焦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避免等级降低而防疫措施居高不下的情形。

监禁行业的防疫手册,还要吸纳为监禁行业从业人员的隔离而采取的修复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中,监禁场所在缓解从业人员的隔离压力上,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比如,夫妻双方都在监禁行业,应确保一方在家;设立帮困专线,帮助隔离期间的从业人员解决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民商事案件;设立心理专线,针对从业人员长期隔离、工作压力大,容易引起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开展心理辅导等等。

 

6.防疫隔离修复之三:监禁场所应修建防疫基础设施,以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与监禁隔离相比,防疫隔离显得短暂。因此,监禁场所在基础设施的修建与规划上,往往将目光聚集于监禁隔离,少有为疫情隔离而修建基础设施的远见。

所以,当疫情袭卷监禁场所时,基础设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没有专门的隔离区,只能临时划定、即时搭建,仓促应战。林纪东认为,当传染病发生时,应另设监狱以防止传染,他在《监狱学》中这样论述到:

晚近因为行刑卫生的发达,认为患有结核病、癞病等传染病的人,不宜和普通人监禁于同一监狱,而应另设监狱,既可以防止传染,复能便于治疗……

由于没有或缺乏备勤楼,监禁行业从业人员在长时间的防疫隔离中,只能利用办公室、会议室搭床休息,甚至打地铺。这对于监禁行业的能量储备势必产生影响。

因此,防疫基础设施的修建是后疫情时期应该重视的问题。

 

7.防疫隔离修复之四:建立专用账户,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津贴纳入预算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监禁行业从业人员在防疫中进入了周期性的隔离循环,付出了超常的努力。虽然默默无闻,但这是不能被忽视的整个行业的长期坚守,给予适当的津贴于法有据,于情合理。只有纳入年度预算,建立专用账户,才能避免需要使用时无处列支的窘境。激情和热情只有植根于制度才能持久。

 

8.只有在防疫中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才能实现监禁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传染病毒时而自我绕行,时而闯入人类社会。因此,防疫的隔离时有时无。

违法罪犯是人类社会自生的病毒,从未有过消失。所以,监禁的隔离从未中断。

防疫隔离与监禁隔离是隔离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但却有如孪生兄弟。当一个人被监禁隔离时,他增加的只是监禁行业的负担。当疫情袭扰时,它引发的却是区域性的紧张。当防疫隔离叠加于监禁隔离之上时,监禁行业承载了难以承受之重,超负荷前行。

监禁隔离的修复已经走过千年的历程,监禁场所疫情隔离的修复却稚气未脱。疫情之下的隔离之战,隔离是核心,但从长远来看,单纯的隔离难以应对复杂的疫情。监禁行业防疫策略从“隔离”到“隔离-修复”的调整,是从单一到二元的必然演变。

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后疫情时期,监禁行业只有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才能保证监禁治理的活力。过度防疫既消耗了监禁行业的人力与物力,也无法开展监禁隔离的修复工作。

在必须采取防疫隔离措施时,应当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分级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在条件具备时,应当及时解除防疫隔离。解除防疫隔离是对监禁隔离最好的修复。根据风险等级的变化,及时解除防疫隔离,监禁场所的运行才能恢复正常,监禁隔离的修复才能步入正轨。

在后疫情时期,监禁行业只有根据疫情变化采取轻重有别的防疫措施,才能保存充足的有生力量,才能在常态化的防疫中从容应对,实现监禁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编:《中国监狱史料汇编》(上册),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2.薛梅卿主编:《中国监狱史》,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3.何勤华、夏菲主编:《西方刑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纲》,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5.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英]西莉亚·布朗奇菲尔德著:《刑罚的故事》,郭建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