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陈列馆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历史回眸

记载上海监狱发展的三张珍贵照片

2023-10-26 04:00:20       

  作者:徐家俊

  在印制精美的《上海监狱志》彩页中,有三张珍贵的历史照片,通栏一张是1950年12月上海市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坐在办公桌前听取上海市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局长黄序周汇报垦区计划建设工作。左下方为陈毅审阅垦区计划的特写近照。右下角为陈毅在上海人民政府垦区管理局建设计划草案上的批示手迹照准陈毅。这三张拍摄于1950年的历史照片,为《上海监狱志》增添亮丽的色彩,烙上时代的记印,那么这三张照片又是哪个单位所拍摄?又是谁提供的?又是如何保留至今?这倒说来话长,其中还涵含着不少动人的情结。

  为了解决大批游民和罪犯的改造,1950年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苏北行署协商划出苏北大丰(时称台北县,因与台湾省的台北市重名,而于1951年改为今名),以四回岔河为中心的20万亩荒地作为上海垦区。同年3月12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的老干部黄序周同志由市政府委派赴苏北兴化,走马上任,组建上海市垦区的领导班子。3月12日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48名干部率领首批2515名罪犯(其中女犯360人从提篮桥监狱列队步行到上海招商局第一码头(今公平路码头),乘船押移苏北,数天后到达苏北兴化县中堡镇戚家庄。3月13日、15日收容于上海市劳动生产管理所、妇女生产管理所和残废劳教所的3665名游民(其中女性405人),分二批乘船赴兴化。5月起,罪犯和游民分批从兴化进入大丰县境内的上海垦区。6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简称垦管局)在大丰新丰镇建立。(后来迁到四岔河)。黄序周任局长,沈维岳任副局长。(该局虽然地处苏北,但直属上海领导,是上海市政府序列中的一个单位)。垦管局下设办公室和公安、工务、工业、卫生、,财务、农垦,人事七个处以及1所残教院,1所垦区小学和三个新人村。

  当时上海垦管局除干部、职工家属以外,主要有游民,流浪儿童和犯人这样几部分人员组成,由于同处于上海垦管局下辖的垦区,所以曾一度统称“垦民”。在政府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在“垦民”的劳动下,使原先野兽出没的海滨荒滩,芦苇丛生的沼泽地上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面貌,建起了住房、长出了庄稼、带来了生机。上海的《文汇报》、《新闻日报》、《解放日报》的记者多次去实地采访,先后刊发通讯和照片,给予报道介绍。1950年11月,上海新闻电影制片厂对上海垦区的情况,也十分感兴趣,组织专人来到黄海之滨,以著名剧作家、上影片副厂长于伶的夫人高维进(目前仍在世,不久前我在电视新闻中还看到她)领衔拍摄了一部名叫《新人村》的纪录片。不少垦管局的干部、垦民都上了电影镜头。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当时,垦区时丰二村的职工曹宜忠参加了电影《新人村》的拍摄任务。后来又根据拍摄工作需要,曹宜忠和其他8个垦民。一起随电影厂摄制人员乘船回上海。住在漕河泾习勤路教养所大礼堂,补拍有关镜头,12月上旬。适遇电影厂剪接电影镜头,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就把在拍摄纪录片《新人村》中出现的由他们拍摄的陈毅市长、潘汉年副市长听取上海垦管局局长黄序周汇报工作,陈毅审阅文件以及陈毅签名等几张电影胶卷底片剪下送他们留作纪念。当时还上影 厂的摄制人员还邀请曹宜忠等9人去梵王渡路(今万航渡路)观看电影样片。上影厂有关部门还举行茶话会,请大家对电影发表意见,并给到会人员每人发送新华103金笔一支,布面金色《劳动日记》和《五用小字典》各一本。扉页上面都盖有“上海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红色印章。会后,摄制组全体人员与曹宜忠等9人合影留念。事后,《新人村》的纪录片在上海公映,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这部影片的公演特别对于身处苏北大丰的管理人员、职工、家属、罪犯,游民和被收容流浪儿童更是感到十分欣喜,他们在银幕看到了上海垦区,看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不久,有关部门,还把《新人村》电影改编为同名电影连环画,于1952年7月由上海中心书局公开出版,由高维进为编导,62开本,148页,印1万册。(由于岁月的流逝,目前这本电影连环画已经难见踪影,成了连环画收藏家的珍品并身价倍增。多年前,我曾在上海农场场史办借阅过此连环画的复印件。)

  以后曹宜忠因工作需要,曾到大丰新丰镇(垦管局初期的办公所在地),见到黄序周局长,黄序周还在曹宜忠的《劳动日记》上,用毛笔为曹题词。黄序周平易近人、工作扎实经常深入基层,口碑极好。1952年黄序周被调离垦区,担任其他重要工作,曾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在武汉逝世,终年80岁。尽管上海垦管局以后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曾有多次调整,名称也几经变化,先后改为上海农场管理局、上海农场、上海市第一劳改总队、上海市第一劳教等。曹宜忠在工作岗位也先后作过多次调动。但是曹宜忠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和垦区首任老领导的崇敬心情,对电影制片厂赠送的上有陈毅、潘汉年、黄序周形象的三张电影底片十分珍爱,对这些底片一直爱护倍至,珍藏在家中。不久,潘汉年曾错误地定为内奸、特务、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后来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特别在十年文革动乱中,上海农场是一个重灾户。不少干部、职工受到冲击,关押“牛棚”,不少人家中被查抄,当时以扫四旧的名义,把一些优秀中外文艺作品,书画作品视为毒草,或烧毁或收缴。曹宜忠心爱的《诗经》、《易经》、《左传》、《古文观止》,《王右军草诀百 歌》等古籍也被迫上缴处理,日后一直下落不明。但对三张历史照片曹宜忠仍珍藏如初,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是极容易给人抓住巴柄,上纲上线的。有的人为求“太平”往往把类似照片消毁或在照片上打一“×”以示观点鲜明。但是曹宜忠冒着风险,对照片的底片,认真保存,他先后把它辗转于大小不同的四种字典,破书和旧报纸间,以及夹杂于旧照片的纸袋中,甚至还缝入帽沿里。伴随曹宜忠渡过一个个不平凡的日子。

  1984年夏秋之季,上海农场组织干部编写《上海农场志》,专门成立了场志办,并通过各种形式征集资料。有一天曹宜忠的女儿喜出望外地把此情况告诉给他。曹宜忠十分高兴把这张珍藏了30多年的底片送交到上海农场场史办。经过上海农场场史办的努力,一部凝聚了上海农场几代人心血的《上海农场志》终于在1996年间付印成书。上海农场还召开了一个热烈而隆重的《农场志》的首发式。当时,我也应邀出席,并在会上致辞祝贺。曹宜忠精心珍藏的有陈毅、潘汉年、黄序周等老一辈革命家形象的三张历史照片被印制在《农场志》彩页照中的第1页。使这部志书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1998年,上海监狱局组织力量筹建“上海监狱陈列馆”。我们又选择了这三张历史照片,并把其中陈毅、潘汉年听取黄序周工作汇报的一张黑白照片,请有关部门加工制作成为彩色照,放大成展版面,布置在陈列馆的醒目之处。1999年12月29日,《监狱法》颁布五周年之际,上海监狱陈列馆正式开放,不少同志就在陈列馆内首次见到这张照片。后来,我们编印《上海监狱志》的过程中,搜集到的上万张照片,遴选照片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把这三张历史照片作为一组,放置在《监狱志》彩页照中的第2页(首页系陈毅同志题词),使这张照片让广大读者见面。

  照片,这些真实录历史脚印的照片,记录了时代的步伐,记录了难忘的岁月,记录了上海监狱系统几代人的风雨历程。正由于许多人的精心保存,广泛搜集,才能出现在我们的书桌上,展厅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上海监狱志》里每一张历史照片都蕴藏着一段不寻常的历程,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