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实践研究

2022-12-16 02:10

字体:

打印

收藏

分享到:


吴琦[1]

 

[摘 要]监狱是坚守刑事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狱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监狱工作制度化、法治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监狱工作必须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监狱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监狱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重大部署。监狱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犯罪防控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2]上海监狱系统深刻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监狱管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阵地,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切实诠释好“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价值使命。

一、上海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形势背景和问题研判

(一)形势背景

1.政策层面:准确把握中央决策部署。“两办”意见和上海实施意见,以及司法部既定的改革任务目标,明确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重要任务,既对强化监狱内部管理、公正执法、罪犯改造、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制度性规定,也对监狱强化安全、执法、改造等工作、促进社会治理能级的整体提升做出了顶层设计,同时还对公共资源、社会力量保障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都是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和决策依据。

2.定位层面:准确把握监狱职能使命。监狱是政治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刀把子”,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监狱也是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的任务,守牢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理应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因而直接服务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实践。

3.功能层面: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大局。市委就全市政法系统提出了“把上海建设成最平安的超大城市”的具体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盯城市定位,提升治理能级,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

4.自身层面:准确把握长期累积的先发优势。长期以来,上海监狱紧盯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主动作为,推动整体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课题组就上海监狱先发优势开展调研,征求意见,总结提炼,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党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调研数据显示,约28.35%的干警认为这是上海监狱系统最主要的优势所在。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党对监狱的绝对领导贯穿到全方位,各领域。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2020年的监狱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上级党委坚强领导下,监狱各级党委精心部署,团结带领广大民警职工,不分岗位、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全身心投入,为取得疫情防控工作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二是历史优势:长期以来坚守的历史积淀。调研数据显示,约8.32%的干警认为这是上海监狱系统最主要的优势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监狱围绕全党工作重心转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很多工作都是开全国监狱之先河。比如罪犯分类改造、监区文化、“一帮一”志愿者帮教队伍等,都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上海监狱在落实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信息化建设,推进两级管理体制和现代警务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三段”、“三分”、计分考评、危险性评估、五大改造等一系列创造性成果,积累了深厚底蕴。三是区位优势:地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调研数据显示,约12.63%的干警认为这是上海监狱系统最主要的优势所在,具体表现在:有力的政策支撑。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进一步制度化、体系化,为监狱融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充足的财政保障。监狱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上海监狱已经实现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创造了充足条件。较好的社会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充满活力,教育资源充沛,便于监狱引入各类资源走进大墙。四是实践优势:长期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实成就。调研数据显示,约30.59%的干警认为这是上海监狱系统最主要的优势所在,具体表现在:成熟的制度体系。上海监狱很早就成立了专门的政策法制机构,建立了完备的制度体系。近年来,通过监狱执法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了体系完备、要素合理、结构优化的监狱执法标准化体系,具体涵盖3个子体系,共涉及标准165项,其中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3项,自制组织标准129项。完善的基础保障。上海监狱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并形成了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监狱物流中心、严管监区、高度戒备监区等一系列成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领先的工作成果。司法部监狱工作主要评价指标中包含的罪犯守法守规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率、职业技能培训率等8项评价指标中,上海监狱有7项均排在前列。五是队伍优势: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监狱民警队伍。调研数据显示,约20.11%的干警认为这是上海监狱系统最主要的优势所在。当前,上海监狱民警队伍政治素养过硬、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素养较好,年龄优势明显,干部梯队优化,为监狱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当前,全局35周岁以下青年民警占全局民警总数的44.86%,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员总数的88.1%。

(二)面临问题

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的“治理”理念的转变,带来了监狱工作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产生了制约监狱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亟待破题解题。同时,着力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破瓶颈、补短板,也是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应有之义,二者相符相成、辩证统一。在这过程中,有“六个不匹配”应当予以关注:

1.与治理主体多元化还不匹配。管理与治理的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人,更加兼容开放。具体到监狱工作,除司法行政机关外,相关政法单位、人社部门、民政部门等也应在监狱安全、罪犯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此方面,当前监狱治理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2.与改造资源社会化还不适应。管理与治理的权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权来自于权力机关授权,而治理权当中的相当一部分由社会组织甚至由人民直接行使。比如安置帮教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帮扶;社区服刑人员需要监狱进行“四见面”考察但更多的是需要社区矫正部门和辖区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罪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更需要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和教育主体的专业化支持。这就需要引进更多优质资源用以罪犯管理改造等各项工作。

3.与运作的互动性还不协调。管理与治理运作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因而合理性、有效性大大增加。[3]比如新版计分考评的功能、深化五大改造手段的运用和功能实现有待进一步激发,才能进一步提升罪犯改造积极性,为回归社会打好基础,才能体现治理理念和互动性和有效性。

4.与日趋复杂的形势任务应对还不够有效。郭声琨书记指出,必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能力水平。当前,监狱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反腐败斗争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罪犯、职务犯、重要罪犯比例有所提升,管理改造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十)、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政策先后出台,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制度相应跟进,监狱法修正案草案也在调研和论证当中。相关法律政策要求下,监狱对罪犯要“应收尽收”,这就导致累犯、老病残犯等特殊类型罪犯比例也相应提升,使监狱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减刑、假释安全具体应用法律的补充规定》,减刑、假释等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监狱执法管理越来越严。监狱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还要对罪犯进行教育引导,工作要求更高,原有的管理理念难以适应,亟需提升到治理理念,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思考谋划监狱工作的新提升。

5.与社会的高期待还有差距。在治理理念下的监狱工作,对应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平安法治社会的实现。因此,社会、媒体和人民群众对监狱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一旦监狱安全、公正执法、干警队伍出现问题,社会容忍度越来越低,涉狱舆情应对难度越来越大,这也倒逼监狱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工作规范都要随之变化。

6.与队伍的素质能力还有差距。管理要求监狱干警具备强有力的权威性、执行力、控制力,但治理的要求更高,除了以上能力之外,还需要较强的协调力、统筹力和妥善利用各种改造资源和手段的能力,这就对干警的综合能力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经验阅历来看,近年来,监狱系统新招录干警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同志大多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面对监狱治理的新情况新要求有时会难以应对。从能力素养来看,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打造具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任重道远。从激励机制来看,随着财务制度逐步规范,通过简单的“经济激励”手段进行“奖勤罚懒”难以为继,亟需探索符合实际的干警激励机制。从管理要求来看,随着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日趋深入,对队伍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干警思想呈现活跃性、多元化等特点,有效的管理教育手段亟待进一步优化。

以上问题和挑战,既是管理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实际变化,也是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这就务必要进一步提升监狱治理能级,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打造过硬队伍,以实现监狱工作改革创新发展。

二、上海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和评价标准

(一)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1.突出政治统领、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坚持政治统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监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分层分级开展政治轮训,是坚持“首题必政治”、认真落实“首学”制度的政治必修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观察分析问题应当把握好政治因素,谋划推动工作应当落实好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应当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是做好监狱工作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障。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深化落实支部工作十项标准,不断夯实治理根基。人民警察训词精神是监狱人民警察的重要遵循,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监狱人民警察的必然坚守,必须对标“四铁”“五过硬”,着力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2.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多方面需求,直接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对罪犯进行改造,有效减少和预防犯罪,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捍卫。

3.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监狱是坚守刑事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符合法治建设大局和罪犯改造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高监狱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水平。[5]

4.对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监狱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执法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向社会回送不再犯罪的守法公民,在更高水平上维护着社会长治久安。上海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意味着监狱也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履行好守护城市安宁、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使命。

5.聚焦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中的首要任务我们感到,监狱工作必须立足维护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的高度,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从实践层面看,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御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6]

(二)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评价要素

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有科学有效的评价要素,我们感到应该至少包含8项标准:

一是政治性标准。实现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凸显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切实把党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二是时代性标准。实现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准时代脉搏,凸现时代需求,在分析形势、制定政策、创新理论、推进实践等方面突出前瞻思考、创造领先优势。三是科学性标准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体现治理的有效性和改造的科学性。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发挥科技赋能来指导监狱工作实践。四是实践性标准。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经过监狱工作实践的检验。加强监狱内部管理,聚焦监狱主业,夯实基层基础,理应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五是法治性标准。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重要遵循,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六是专业性标准。罪犯改造的专业化是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监狱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引入专业力量,不断提高罪犯心理咨询、劳动技能培训、人身危险性评估等工作的专业性。[7]七是协同性标准。治理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导入,需要畅通监狱-社会协同体系,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对监狱治理给予全面支持,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八是公共性标准。监狱工作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应当充分考量国家、政府、社会、民众的关切与需求,积极预防和减少犯罪,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多维价值目标服务。

三、上海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十四五”时期,推动上海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展方向。2019年,上海监狱系统鲜明提出“两最”目标,既是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指标。

(二)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理念

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强调要创造新时代上海新传奇。对于上海监狱系统来说,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创造性地谋划推进工作,把创造、创新、创先、创优、创效的理念贯穿始终。

1.始终坚持“从无到有”的创造。“如果追求卓越是我们的发展取向,那么富于创造就是我们的实践要求”。[8]我们感到,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聚焦“富于创造”,向开拓者学习拓荒精神、首创意识、改革勇气,应当牢固树立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2.始终坚持“科学管用”的创新。创造是从无到有,创新则是从旧到新。创新是上海的城市品格之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城市定位和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愿景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要求上海监狱系统不能做华而不实的“盆景”,也不能片面追求体量,而要精心打磨、精耕细作,打造上海品牌和上海名片,聚力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样本。

3.始终坚持“先行先试”的创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的是追求卓越、争当一流、勇立潮头的追求,体现的是争做监狱工作改革创新先行者、排头兵,保持思想敏锐和行动敏捷,努力实现“换道超车”的勇气。因此,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实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攻坚突破,形成经验方案,再细化成制度成果,促进治理能级的新提升。

4.始终坚持“精细极致”的创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9]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要发扬“绣花”精神,坚持把精细极致作为突破口,既要有攻坚突破的改革举措,还要有基层基础、细节细微的极致要求,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优势。

5.始终坚持“务实求效”的创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遵循。一切创新创造,都要看实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应聚焦更高水平的安全、更高质量的改造,在不同领域、不同业务板块都能体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上海模式。

(三)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抓住机遇,在监狱治理理念、安全防控体系、罪犯改造成效、打造过硬队伍等方面持续加力,才能积极推动监狱管理向治理转变,才能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推进安全防控精准化。监狱安全风险点多面广,既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既有硬件设施风险,也有管理短板风险。只有实施精准化安全防控,才能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管控。精准化管理理念较早的应用于企业领域,“精”是精细,逐渐细到越来越小的粒度。“准”是越来越准确,而这只有通过智能化才能实现。[10]近年来,上海监狱聚焦精准防控,不断加强人、事、物、信息的有效整合,构建四级警戒架构,打造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平台,建立“3柱12维”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共服务逐步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供给,政府管理迈向“循数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11]面向“十四五”,上海监狱系统将精准防控上升为精准化防控体系、防控机制,紧盯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要素完备、数据支撑、系统联动、直观可视等优势特点,加强狱情犯情分析研判、“五重点”排查、“三最”排摸和“三大现场”管控等安全基础工作,从严从细抓好“十大安全”[12],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

2.推进罪犯改造科学化。只有不断加强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等多种手段的统筹运用,各种改造手段相互支撑,才能形成系统完备、逻辑严谨、内在统一的完整体系,进而产生“1+1>2”的效果,有效避免不同改造手段之间相互割裂的情况。通过监管改造,严格管理强化罪犯行为养成,公正执法体现公平正义,提升罪犯对改造认同;通过教育改造,深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补齐罪犯自身短板,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文化改造,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激发改造正能量;通过劳动改造,提升罪犯适应社会的技能,促进罪犯回归社会。通过不同改造手段的融合效能,优化罪犯改造思维、手段、方式、路径,不断提升罪犯改造质量。

3.推进公正执法标准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监狱执法和管理作出指示批示,监狱执法工作备受关注。近年来发生的山西任爱军案、云南孙小果案、北京郭文思案、内蒙古“纸面服刑”案,也进一步凸显了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性。中央政法委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完善制度、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13]从现代社会来看,标准化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已经由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14]我们将以执法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监狱管理从精细化、规范化走向标准化、科学化,以适应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4.警务管理正规化。监狱人民警察是一支纪律部队,警务管理正规化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监狱现代警务机制建设中,紧抓“警务管理正规”建设,从增加必然性、减少或然性,增加规范性、减少随意性,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监狱管理粗放、民警凭经验习惯做事的状况,提升监狱警务管理效能,监狱治理能级也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适应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警务管理正规化愈加重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不断深化监狱、监区两级管理体制机制, 统一优化警务运作、值班备勤、应急处突、一日工作规范等标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警务运作,形成符合实际和上海特色的警务管理模式。

5.监狱工作智能化。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技术。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智能化建设,把政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15]近年来,上海监狱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监管安全、教育矫正、执法管理、警务保障等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慧监狱”建设。2019年,宝山监狱被命名为全国首批部级“智慧监狱示范单位”。我们感到,应当认真对标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标准提出的“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要求和《智慧监狱技术规范》,以建设“标准统一、感知泛在、数据通融、应用丰富、智能拓展、实时高效、安全可控”的智慧监狱为抓手,以数据资源融合利用为核心,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赋能监狱治理,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和信息化信息化“建、管、用、维”能力,积极探索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全面提升上海监狱信息化水平和治理能级。


[1]作者系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2] 贾洛川:《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语境下监狱治理现代化的思考》,载《中国犯罪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

[3] 江必新:《管理与治理的区别》,载《山东人大工作》2014年第1期,第60页。

[4] 高铭暄:《新时代刑事治理现代化研究》,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第10页

[5] 袁曙宏:《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载《中国司法》2018年第5期,第7页。

[6]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9年1月21日),新华社

[7] 乔成杰:《监狱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及其进路》,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9页。

[8] 谈燕:《富于创造!市委务虚会上,李强对全市领导干部讲了这些话》,上观新闻,2018年12月12日。

[9] 《习总书记两会时刻——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央广网,2017年3月5日。

[10] 《阿里首席战略官曾鸣:“精准”是未来商业的核心,是商业存亡的关键》,《砺石商业评论》,2017年5月26日。

[11] 邓念国:《公共服务如何实现精准化供给》,《学习时报》,2015年12月7日。

[12] 十大安全,即监狱疫情防控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卫生安全、信访安全、队伍安全和信息安全。

[13] 郭声琨:在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视频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26日),司法部政府网。

[14] 姚瑞:《提高标准化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运用的认识》,载《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 第4期。

[15] 常安:《【聚焦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深化智能化建设,把政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长安评论,2018年。